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改革开放40年】卫生工作方针:从“预防为主”到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中国卫生 中国卫生杂志 2020-02-10

医改

看中国医改

读中国卫生




中国卫生





卫生与健康工作38字方针


以基层为重点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预防为主

中西医并重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卫生工作方针是国家指导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和基本思想,是卫生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指导国家各项卫生工作和制定具体卫生政策的依据。

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是在总结我国卫生工作实践经验并吸收了国际先进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而充实新的内容,使之不断地完善和提高。40年风云变迁,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经历了几次重大变革。

 

起步低 四原则速见成效


50年代初期,我国烈、急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人口死亡率为25‰,儿童死亡率高达130‰,孕产妇死亡率达万分之150,人均期望寿命仅35岁,内蒙古自治区牧民平均期望寿命更低至19.6岁,人民健康水平极其低下。

在这样恶劣的健康形势下,我国仅有医院2600所,病床8.4万张,每千人口仅配置床位0.15张,农村每千人口配置床位更低至0.05张,全国卫生资源极度匮乏。

回首新中国成立的征程,1932年,红一方面军第三次卫生工作会议确定了“预防第一”的卫生工作方针,要求红军免费给老百姓看病,帮助群众开展卫生运动;1933年,毛泽东同志在《长冈乡的调查》中提出:“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重视发挥中医药作用,促进中西医团结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49年年初,在中央军委卫生部召开的卫生行政会议上,党中央指示,要团结中西新老医务工作者和注意防疫工作。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发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确立卫生工作面向工农兵奠定了基础。



党中央根据卫生社会问题的调查结果和前瞻性思考,以及老解放区、解放军中卫生工作和前苏联卫生工作的经验,结合延安文艺座谈会提出兴办卫生事业的方向和建国初期党中央的有关政策,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三大原则。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上又增加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这一重要方针。

此后,我国为贯彻卫生工作四大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专科防治所、卫生宣传站等卫生机构;此外,在卫生保健制度方面,党中央采取了全国“免费医疗”的做法,对制定我国彼时的卫生工作方针起到了一定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卫生工作四大原则的确立和执行,指导我国卫生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大转折 紧跟发展潮流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过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政策的执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卫生事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经济基础。新经济体制的确立,也给卫生事业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同时,我国在社会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也高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卫生工作四大原则,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卫生工作发展的形势,必须对卫生工作方针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

1976年~1991年,我国召开了多次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确定了我国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开始探讨我国卫生改革问题。

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将卫生工作基本方针修改为:“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

1992年~1996年,我国召开了三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逐步总结我国卫生工作的成绩、分析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199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根据卫生改革的经验,对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做了修改和充实,形成了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新时期中国卫生工作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这一卫生工作方针可以划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包括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第二部分是卫生工作的基本策略,包括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第三部分是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包括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0世纪末的卫生工作方针突出了农村卫生、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覆盖为农村群众医疗卫生提供了新的保障;70年代中期,我国制定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普及儿童计划免疫,对7周岁及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1992年原卫生部又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畴,1990年我国适龄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达到90%。

 

新时代  凸显健康主题

 

迈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医疗科技水平飞速发展,医学技术和人民健康保障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但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卫生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2009年新一轮医改工作的启动,我国城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取得了巨大的提升,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凸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依然存在。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健康大会在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发言中,首次出现了“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这38个字。


大会结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健康大会讲话中的38个字确立为新时期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俗称“38字卫生方针”。



至此,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重点从过去的“预防为主”转向“防治结合”,新的卫生工作方针将人民健康保障工作从过去的医疗卫生领域拓展为“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旅游、养老、体育等多行业相互融合、统筹发展,5项基本制度框架搭建完毕,全民医保制度全面覆盖,医养结合快速发展,医疗旅游逐步兴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我国卫生工作站在新的起点上,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号角的吹响,正在踏上新的征程。



文/本刊记者 金仲夏

本期编辑   高艳坤


《中国卫生》


扫码订阅

权威的医改解读

热门的医改话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